很久沒看侯文詠的書,不太知道他現在的寫作方向。這本書是姐姐給我的,在我一大落尚未讀的書中。不曉得為什麼,在我工作上有一個重要決定的時候,臨時起意抽出來看,卻意外發現了答案。當你想要向外尋求答案時,其實真的應該要捫心自問,你的「內在價值」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夠不顧外在環境或誘惑,做出自己真正的選擇。
書名:請問侯文詠- 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作者:侯文詠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5年
■ 「答案」是一種有機體- 它會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不斷成長、變動的。隨著外在的環境、人事的變化,答案在未來是會不斷地被推翻、進化的。可是我的回答一旦化成了文字(或者是網路上的影像),卻會像死掉的標本一樣長久地存在。既然如此,死掉的文字,如何追得上不斷在演化的答案呢?
■ 儘管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承諾都能實現,儘管你的能力永遠那麼有限,但重點不是問題能不能被解決,而是你關不關心,在不在乎。
■ 我們大部分人的生命- 儘管經歷的不同,但不同的經歷,所呈現的困境,從本質上來看,是很接近的。
■ 很多時候,那些讓我們感到難過、挫折的,正是我們那些沒有學會怎麼面對的事。正因為沒有學會,生命才能用不同的面貌,給我們同樣的功課。正因為沒學好、沒學會,煩惱、痛苦才有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生命中重複。
■ 對於你所謂的矛盾,他一定覺得不知所云。隨著時間累積,不管是別人給他的價值,或者是他自己原來的價值,一點一滴全都轉化成了他自己內在的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不同的價值發生衝突時,當然,也就全變成了他自己的矛盾。
■ 如果一個人從事的工作缺乏「內在價值」時,他可以變得多麼薄弱、有限。
■ 我考慮的只是做這個工作可以得到什麼(what),或者我如何(how)可以得到這個工作。卻很少想過,我的人生為什麼(why)要從事這個工作,我為什麼(why)喜歡它?它為什麼(why)對我有意義、價值?一個工作本身如果少了這些,不但無法給你的生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更無法支撐你長遠地走下去的。
■ 看似簡單的事,但能回答的只有自己,不是嗎?畢竟要承擔選擇後果的人是我們自己。沒有人能為我們的生命負責的,不是嗎?
■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要把生命當成目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 整理一個抽屜最需要的不是耐心,而是決心。
■ 當年那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 很久之後重新回顧時,我驚心動魄地發現它不只是選擇- 更精確地說,它所代表的,其實是在那個選擇之後兩條截然不同的遭遇與命運。
■ 在那個當下,能帶領你走到目的地的,只有內心那個隱晦而模糊的召喚。
■ 「角色本色」只能從兩難時的選擇看出來。人在壓力下如何抉擇,代表他是怎樣的人- 壓力越大,抉擇反映出的本性也越真實而深刻。
■ 放棄,其實比堅持下去更難。
■ 光是有觀念或思維是不夠的。你必須透過自己不斷地去練習,這樣的觀念或思維,才有可能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
■ 並不是你閱讀,讀到了一個新思維,然後把它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得到了一個新的格局。這是被動的。你必須先對有新格局的「渴望」。你必須讓你的「渴望」成為你的動力。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帶著你跨越必然的障礙,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 「自己覺得有道理」和「別人覺得有道理」的意見,最大差別在於「能不能體會別人的感覺」。
■ 因為更深刻地體會到別人的感覺,所以能夠更有效的改變別人,這是影響力。
■ 回到事情的本質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 對自己的決定不安心時,思索這個決定的本質是什麼...只有回到這個本質的思考,我們在取捨之間,才有更重要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決定時,才能有真正的安定和開闊。
■ 你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就決定你存在一個怎麼樣的世界。而這一切,其實是由你自己的選擇所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