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7

【電影】華麗卻無神的精彩歌舞片 ‧ The Greatest Showman 大娛樂家


片名:The Greatest Showman
中文:大娛樂家
演員:休 · 傑克曼(Hugh Jackman,金鋼狼)、柴克 ‧ 艾弗隆(Zac Efron,歌舞青春)、
         蜜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海邊的曼徹斯特)
導演:麥可 · 格雷希(Michael Gracey
類型:傳記、戲劇、音樂
片長:105分鐘
發行公司:20世紀福斯影片 
上映日期:2017年12月20日(美、台)


因為個人因素,去年底在「大娛樂家」上映的第一晚,就急急結伴到電影院,看老帥哥傑克曼和小帥哥艾弗隆。在短暫105分鐘內,快速被電影情節、華麗場景和震撼的電影歌曲等細節沖昏了頭。一直覺得不會想下筆寫心得,但是在金球獎頒發「最佳電影原創歌曲」時,忍不住押寶「大娛樂家」的主題曲—This is Me,結果果然中頭彩。當下決定上網買原聲帶CD,當然是缺貨。等到CD前幾天寄到家,一拿出來放,就覺得「還 ‧ 是 ‧ 應 ‧ 該 ‧ 要 ‧ 來 ‧ 寫 ‧ 影 ‧ 評」

通常一部音樂歌舞片,只要有帥哥美女唱歌跳舞、不斷變化的場景、耳熟能詳的旋律,就能大賣。但是...但是...我很認真地想了很久,從來沒有一部歌舞片是我在看過以後會皺眉頭的!(案情肯定不單純)

電影「大娛樂家」是以去年解散的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and Barnum & Bailey Circus的創辦人菲尼阿斯 · 巴納姆(P. T. Barnum,休 · 傑克曼飾)的生平改編而來。菲尼阿斯 · 巴納姆立志要打造娛樂事業,聘用各種奇人異士表演,歷經事業挫折、團員感情生變等事件,最後成就玲玲馬戲團為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

會讓我皺眉頭的是,這部電影已經投入了所有歌舞片必備的元素:帥哥美女能唱能跳、華麗豐富的布景、不斷變換的場景、無懈可擊的歌曲(真的每首歌曲都超動聽的!)。但是整部電影就像走馬燈一樣,先是開場的倒敘法,已經讓我失了胃口。所有情節都是匆匆帶過,沒能夠好好地發展高潮與低潮,男主角上一秒失敗沮喪,下一秒馬上成功傲慢,男女配角前一秒還在糾結社經地位不同,後一秒立刻濃情蜜意。配角們出場時自以為是怪咖沒自信,一登台馬上每個人都好棒棒。讓整部電影的敘事超級扁平,觀眾眼花撩亂,完全無法投入感情(怎麼辦..可是歌曲還是超好聽的啊~)。

看了製作團隊,11首歌曲都出自去年"拉拉鍊"「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雙料得主搭檔Benj Pasek and Justin Paul。兩個人在「樂來越愛你」還只是負責作詞部分,到了「大娛樂家」就詞曲全包,火力全開。除了主題曲This is Me以外,由劇中瑞典夜鶯Jenny Lind所唱的Never Enough,真的有蕩氣迴腸的感覺。

最重要的、應該也是搞砸全場的導演麥可 · 格雷希,竟然是個第一次執導演筒的視覺特效美術師兼廣告導演,難怪在片長和敘事手法上完全像個很懂視覺美術的廣告導演。妙的是,我在查他的資料時赫然發現,他曾經擔任過國片「雙瞳」的數位合成師。「雙瞳」真的是部可怕的驚悚片,但印象中視覺特效真的做得很好。

電影選角上可以算是一時之選,休 ‧ 傑克曼、柴克 ‧ 艾弗隆等人演、唱都很到位,千黛亞Zendaya飾演愛上柴克的雜技演員,感覺很清新(長的跟演歌舞青春的時候很不像)。劇中唯一對嘴的演員是飾演瑞典夜鶯Jenny Lind的瑞典演員蕾貝卡 ‧ 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但是她的出場有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效果。查資料時看到該角原本打算讓安 · 海瑟薇飾演,雖然我也蠻喜歡她的,但幸好不是她。

總而言之,「大娛樂家」這部片真的讓人又愛又恨啊!聽到原聲帶、看到片中歌舞的片段,都讓人覺得心情飛揚,但絕對不能想到故事情節,馬上跌落谷底...啊~ 還是來看看耍寶的James Corden帶領眾演員在紐約街頭表演歌舞秀Crosswalk the Musical on Broadway的影片,來忘懷這部片失敗的地方吧!



小宇宙燃燒指數:●●● (3 of 5)
電影官方網站:https://www.foxmovies.com/movies/the-greatest-showman 

2018-01-23

知己知彼防汽車盜竊



最近灣區景氣大好,遊客增加、民眾到處開車趴趴走,不知不覺放鬆警戒,很多治安問題就接踵而來。我常常在Facebook很多華人群組中,看到很多不只是灣區的網友在抱怨被人打破車窗等惱人的小罪案misdemeanor。雖然我覺得汽車盜竊Auto Burglary很多時候是運氣問題,但是就是有些朋友常常遇到。以前跑新聞常常聽到警局做宣導,久而久之,自己出入在外、開車停車也會比別人多一分戒心。所以說雖然運氣成分還是有的(敲木頭),但警覺心真的是人在異鄉,要過得平安快樂,最重要的一件事啊。

最近聽說很多Oakland的華人商家抱怨汽車盜竊問題嚴重,剛好前幾天有機會參加社區會議和社區資源警員(CRO, Community Resource Officer)閒聊,就問問他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


CRO告訴我,目前灣區的汽車盜竊走向犯罪集團作案,大部分是幫派,作案區域也不一定,大抵是一群人車子開到哪,臨時想到要來賺個Easy Money時就開始搜尋目標下手。在Oakland常常是從別的區開車到處晃到Chinatown,也有可能從Oakland開到San Jose去作案的。


歹徒通常探頭看看有沒有什麼可能值錢的物品,下手時間不過數十秒。打破車窗沒有聲音嗎?CRO說:沒有。


現在歹徒有一種很小的工具,金屬的或陶磁做的工具,還可以串在鑰匙圈上。只要往車窗一戳,整片車窗就會碎裂開來,不像是拿石頭砸車窗會發出聲音(我覺得就想像台灣公車車窗旁邊會有一個小鎚子,可以在緊急狀況時拿來敲車窗那種東西吧)。車子警報器會不會響?當然不會響。歹徒拿了東西就跳上車跑了,一台車真的不用一分鐘。


作案時間?隨時隨地。只要沒有太多人潮的街道都可以(如上同理,因為作案時間很短),天黑或下雨天更是絕佳時機(天啊!我還覺得下雨天溼溼的幹嘛出門作案啊..)。


汽車盜竊就算抓到了也沒用,幹嘛報案?報案是唯一增加警察巡邏頻率和找回你那獨一無二的手機、電腦、平板、GPS的機會。


就跟Oakland運動家隊知名的故事魔球Money ball,或者是很多人在玩的Fantasy Football一樣,就是大數據理論。如果你不報案,就算滿地碎玻璃,警局隊長抽出報告一看,還是看不到你住的社區、你工作的大樓附近有任何犯罪記錄。那他當然會派巡邏警員去更多人報案的地區巡邏。你向親朋好友抱怨,都不如報案來的實際重要。


又如同CRO告訴我的,最近汽車盜竊作案的都是幫派集團,大概可以想像會有個像小倉庫一樣的地方堆著贓物吧。CRO也告訴我,目前有一夥人的車牌已經被警局鎖定(順便分享一下,Oakland警車上裝有車牌掃瞄器,車子經過警車旁邊就會被掃車牌)。想像一下,等警員破獲汽車盜竊集團,起出大量贓物,但是記錄裡沒有你的3C產品序號,那你失去的東西,就真的永遠不可能回來了。


報案好麻煩的,等不到警察。那就上網報案吧!


有些時候很難等到警察來現場做筆錄,有些時候你已經是受害者了,趕著要去別的地方,哪有心情等報案。不過,汽車盜竊是輕罪,不需要一定要等警察到現場處理(應該也不會在你車上採指紋啦..)。如果手機還在的話,拍拍幾張證據照,回家查查你的3C產品序號,我想大部分城市的警局都可以接受網路報案或電話上報案的。


一定要報案、報案、報案!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因為你總不希望你那平白無辜的受害,就如同風中的灰塵,被別人視而不見吧!?


最後,送給大家之前幫忙翻譯的汽車防爆竊TIPS:


屋崙警局提醒你注意以下事項,避免給竊賊下手機會

• 不要將任何物品留在車內可看到的地方,
  包括手機、筆記型電腦、手提袋或背包、現金、包裹或個人信件。
• 離開車子前確定所有車窗都關好並鎖上。
• 使用防盜鎖鎖住方向盤或腳煞車。 
• 離開車子時啟動車輛防盜系統。
• 即使只是離開車子幾分鐘,也要熄火拿下鑰匙。
• 盡可能將車輛停放在照明充足、人多的地方。


2018-01-10

【書摘】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書名: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作者:Y.C. Hung
出版社:悅知文化 ∕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7年12月

最近網路上出現很多年輕寫手,毫不忌憚地大談自己的見解,不過有些見地偏頗,下筆過度狂妄,讓有些社團甚至把這些網站的文章全歸類為農場文章。有天突然看到作者的一篇文章「年近30有對象卻不想結婚好奇怪?一個7年級生的觀察:台灣人焦慮太多,美國人只擔心有沒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筆觸不同引起了我的興趣,就請家人人肉快遞這本熱騰騰的新書。

作者Y.C. Hung雖然年輕,但帶著謙卑的心和不斷批判思考的態度,寫下我們這群在美台灣人生活的爭扎、對人生的反思。書本前半段是作者的出國動機和個人經歷,後半段開展為在美國生活的態度,以及轉過頭來反觀台灣的現象。Y.C. Hung用了真摯的筆調,寫出了很多我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來。我很佩服他來美短短兩年,觀察入微卻又不忘自我反省的書寫。讓我這個慢慢成為老一輩的旅美台人,回想起當初的熱情與堅持。

或許就是台灣家長或一般人的心態,我曾經也訴說過在美國生活不是件簡單的事,家人朋友通常是心疼地說「那不然就回來吧」,又或者是揶揄地認為「這是你自找的」。但是,只有自己知道,是回不去了。在終於學習獨立之後,怎麼可能再回台灣享受依賴;在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空間之後,怎麼可能回台灣任人魚肉擺佈;在跨出舒適圈之後,只想著如何更能挑戰自己、往未知的人生前進。真的,很想回台灣,但是,真的回不去了。




■ 對未來缺乏想像力這件事,或許不能完全怪在台灣的學生身上—如果你從來沒有看過別人成為什麼,便很難去想像自己可以成為什麼。
■ 或許,我們都應該學會的是,先把夢想的餅畫大一點,再大一點,畫好之後,再慢慢地吃掉它。
■ 不論身在世界各處,誰不希望明天的自己會更好?但重點是要如何培養出那個更好的自己?
■ 身處於美國社會裡,做為一個小小螺絲釘與沒有身分的外國人,為了要取得下一年的工作簽證,我心裡總是很清楚:「我必須要比美國人更努力地工作,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 也因為在美國生活過,我才徹底明白「努力活下去」是什麼意思,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比過往花上十倍的力氣哪。

--------------------------------------------------------------------------

■ 如果你連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都無法清楚表達,又怎麼能為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你必須要認清楚自己是怎麼看待台灣這塊土地的、你又希望外人如何透過你來認識台灣。
■ 這個身在美國覺得是局外人,人不在台灣卻覺得自己是台灣社會的局內人,大概就是所謂的文化認同、國家認同。
■ 大部分的人對於生活的安排,就只是想著下班後可以去哪裡品嚐美食、周末可以去哪兒逛街、年休時去哪個國家玩。
■ 是否因為受到「小確幸」的影響?似乎整個社會氛圍隱約有種「比爽」的價值觀。
■ 如果整個社會的知識份子與非知識份子在下班後只想著美食與旅遊,那麼,我們的國家又該如何前進?
■ 這個「成長」,來自於我每天使用非母語的語言、每天努力融入另一個族群的文化、每天拼了命的去學習全新的思考模式,然後在空閒時間,好好看著離家半個地球遠的當地風景。
■ 在旅行途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快樂的,然後,在當地生活是酸甜苦辣並存,甚至是長時間的苦悶。
■ 擁有「世界觀」讓我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更加寬容。
■ 像是那些說「台灣是鬼島」的人們,對於目前現況總有著難以平息的怨氣,卻也提不出解決困境的方法。找不到情續的出口,也落入難以解套的循環之中。

--------------------------------------------------------------------------

■ 我們對如此靠近、轉角的貧困視而不見,卻願意花錢到另一個國家「體驗貧窮」。這就像許多前輩說的「台灣近,美國近」。
■ 很多人對於「做好事」的定義是有做就好。然而做善事,不是心存善意就好。
■ 經濟學家海耶克的名言:「通往地獄的道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 因為擁有善意後,還需要思考「善意」可以如何發揮,才能真正達到行善的目的。
■ 不是打著善意的招牌,就不用檢討;也不是打著善意的名號,做任何事都是對的、合理的。
■ 法默醫師:「很多時候,我們就只是『給窮人爛貨(Cheap shit to the poor) 』,然後就覺得自己幫助到他們了。」
■ 做好事的人,內心往往要比一般人更柔軟與敏感才是。

--------------------------------------------------------------------------

■ 仔細想想,這一切的「美好經驗」應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假如沒有當初跨出舒適圈、大膽跨進未知,現在的我根本不會擁有這些人生經驗。」
■ 朋友曾經跟我說過,美國夢藉由媒體往全世界擴散「有努力就會有收穫」的價值觀。但我的一位美籍友人卻這麼告訴我,他覺得美國人是用一種更極端的方式來看待美國夢,而美國夢有個更隱微的涵義—為了達到人生目標,必須要加倍努力,而這個「努力」即使要有所犧牲,也沒有關係。
■ 不論你身在世界何地,理想與熱情都會有被現實磨平的一天,當你因為看透而失去了原有的熱情,沒關係,人生很長,你總會找到下一個值得燃燒熱情的事物。」
■ 名廚江振誠曾經表示:「熱情燒完之後剩下什麼,那才是精髓,才是你會不會走下去的重點。」
■ 不要害怕去世界闖一闖,因為台灣是你的「安全網」。

--------------------------------------------------------------------------

■ 台灣現在呈現很極端的兩種現象—能出去的都不回去,導致台灣的Brian drain(人才外流)很嚴重;但出不來的,不止心態上不想出來,可能經濟上也不允許,或者,就是一味地仇外。弔詭的是,在海外的台灣人都感受到國家的處境艱難但國內人民卻幾乎無感,對於各國人才大量地在國際流通,翻起了多大的巨變,衝擊感受也不大。
■ 一個海外人才,要的不是食物、交通而已,他們要的是職涯的前景,要的是薪資、待遇、假期、與同事之間的腦力激盪。突然想起學長說的「情感綁架」完全在這個「為什麼要回台灣的理由」玩笑之中,充分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