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

【心得】窮忙忙窮是社會制度讓你進入下流生活 ‧ 我在底層的生活

書名:我在底層的生活  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
譯者:林家瑄
出版: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很久..



忘記在哪裡看到推薦這本書的文章,想到自己的NPO服務的華人社區,很多人都是社會底層、窮忙族,就很想看看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的這場親身社會實驗,應該可以找出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問題,也讓我更能感同身受一點。

不過最可怕的是,芭芭拉親身”下海”去挑戰這些底層工作和生活的時間點,是在1998春末到2000年初夏。事隔20年,我不曉得在美國的低收入階層的環境能改變多少,我一直覺得現在M型化很嚴重,也看到美國政府拼了命的在拉提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和收入。但我一直覺得是一個黑洞,福利預算丟再多進去也填不了,可是問題出在哪呢?

(M型社會,M-Form Society,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2006年所著作的《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撃(The Impact of Lower-Middle Class Population in Japan)》一書所提出之概念,主要是說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級化的現象)

作者芭芭拉特地到美國不同州去”體驗”中高齡低收入藍領婦女工作環境,做了餐廳服務生、旅館房務員、鐘點清潔工、看護之家助手,和Walmart的售貨員。因為她沒有健康因素、欠債、拖油瓶、不良嗜好,也有良好的知識水平(你相信要能找人求助也需要”知道”怎麼找人求助嗎?),所以其實已經比很多勞工的勞動條件都優秀很多,但在各種工作環境下還是敗陣下來。

回來看灣區,很多人對於典型的”無家可歸人士”,以為他們一定是毒蟲、一定是不肯工作、不肯努力的人。但其實還有很多因素是一般人看不到的、無法以單一理由解釋的各種社會問題所造成的。你能想像有一種生活,就像是躺在泥淖裡,越爭扎反而越被泥巴堵住口鼻,就靜靜躺在那和泥巴和在一起反而可以呼吸嗎?是對這些人來說,生活就是這樣,工作賺不到錢,福利也拿不到多少,但不小心多賺一點錢,福利拿不到可能還要付更多。從來不懂為什麼要存錢(存錢到銀行,銀行還會收你錢),想要建立信用分數卻沒有方法開始。

(在美國不曉得為什麼,我們通常不叫”流浪漢”,會比較尊敬他們一點,但這又讓我想到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裡面女主角法蘭西絲‧麥朵曼講的一句話:她是Houseless, not Homeless)

去年社區裡發生一個低收入老人家,因為種族歧視在公車上莫名其妙被人打掉了幾顆牙的事情。老闆要幫他發起募款,但錢募了卻不能直接給他。為什麼呢?因為老人家是拿加州福利的,拿了這筆錢修牙齒,明年報稅就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了。拿不拿呢?

我個人在此也可以貢獻一個悲慘貧窮的社會制度的故事。我服務的NPO很小,小到要自己買保險,我打電話去牙醫診所問該買什麼樣的保險。前台熱心但很實際的姐姐告訴我,自己買的保險都不會好,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三個:1. 換工作;2.找一個長期穩定的伴侶(然後用他公司的保險);3.找一個好朋友然後登記成為Domestic Partner(然後用他/她公司的保險)我想了又想,覺得換工作是最有可能的選項!

我看到書裡芭芭拉想去一些食物發放站領取食物,不是有奇怪的條件限制、時間地點趕不上,要不然就是領的食物不健康也狀況多多,不禁啞然失笑。美國是一個糧食大國,我認識立法者、食物銀行、派發食物的NPO、領食物的受贈者等等,甚至自己都曾辦過派發食物的活動。但這些人、這些事都好像會一直不停地循環,到底在哪個點可以切斷呢?我不但看到中下階層的窮忙,我也看到政府的無限輪迴,其實NPO越做下去,有時候心也是挺累的。

現在大家常常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但是我們其實對貧窮的想像也非常地狹隘。有些貧窮,是社會制度出了問題、是對於勞工階層的剝削,不是「少吃一餐飯、多存一點錢」就可以改變的。

舊金山田德隆(Tenderloin)的教堂每年在感恩節前,通常會派發食物給低收入家庭,很多華人長者拿了以後,就在轉角變賣。這件事讓華人臭名遠播。我以前當記者時,問過救世軍屋崙華埠社區中心的主事牧師,這件事她怎麼看怎麼做。她告訴我,這些事不是那些老人家的錯。華人老人家拿到了不會吃的越蔓梅果醬罐頭(Cranberry Sauce感恩節大餐的一項重要醬料),當然賣掉換錢買些自己會吃、會用的東西。所以她派發食物時,都是派冬菇、醬油、糖這種每個家庭都會用的東西。

這個教訓我牢牢地記住了,現在每次有Resource進來社區,我都會先刁難捐贈者一番,或者是先在腦袋裡跑一遍,看看要怎麼把這些服務或物品,用最適合的方式,分享到社區。我很喜歡我其中一位老闆常常對政府單位講的話:「Plan with us, not plan for us」。想要幫助他人,就要先把自己的身段放到跟他們一樣低,了解他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