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1
【書摘】徬徨、迷惘的世代,我們更需要「老莊」指引方向
姐姐兩年前看完留下給我的雜誌,在今時今刻,不但看了內心有所感應,發現在全球疫情失控,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倒是也很像老莊所處的亂世,只能「自事其心」。如何能像陶淵明一樣(怎麼還可以同時扯上陶淵明?),有「心遠地自偏」的本領,只能多多觀照自身吧。
我原本看完後想要在網路上找到全篇文章轉貼,結果因為是付費雜誌的情況下,真的有點難找,只好乖乖把有意思的想法打出來記錄。
==========
老莊教你的19堂修練課
經理人月刊.2018年9月號
徬徨、迷惘的世代,我們更需要「老莊」指引方向
台大中文系專任副教授蔡璧名表示,雖然這個時代擁有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快捷,但是人常在向外「追求」的時候忘記根本,「這樣的時代我們真的需要一種學問,來提醒自己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把照顧自己的內心,
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老子與莊子皆為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當時戰火頻仍,人們生活非常不安定,三餐溫飽都可能是問題,甚至連生命都有可能失去。那時候的不確定性,是所有的「有」都會消失,所有的「常」都在變化。身為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與哲學家,莊子把對外在世界的憂患意識轉向內在,尋求內心的平靜。
當時大家為了生存,不是忙於侍奉君王,就是照顧親人。然而,莊子提供第三條路:「自事其心」,把關照自己的心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管世代多亂,你還是能「乘御」它,而不是被時代輾壓。
老子最重要的內涵是「道法自然」,他希望大家都能回歸自我,不要用社會的標準或認同來規範自己,才能活出生命的內涵、走出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老子強調的「無為」,指的是無心、自然的為,「你的心沒有執著,就不會有成見或偏見,」你用自己的標準看待別人,就會產生對立,「別人只是跟我們不同,不代表他們不對,」放下自己的標準與成見,才可以成全共好。
莊子更是積極,他曾說過:「治國去之,亂國就之。」一個國家如果治理得很好,你就可以離開了;一個快要倒的國家,才需要你去幫它。莊子的方式不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是教人強化自我。把向外追尋、徬徨的眼光,轉向自己的內心,「他的虛靜(沒有負面情緒、多餘的雜念)不是與世隔絕,是在烽火連天裡,追尋內心的虛靜。」
老子與莊子的共通點,就是希望人們不要過於追求名利,要回過頭來思考,生命最核心的價值。蔡璧名指出,老子是「退而保全」,莊子則是「跳脫依賴,得到自由」。老子的概念是放下自己、成全共好,用退讓保全生命;而莊子,他不需要靠外界的肯定來證明自己,就能得到快樂。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用自己的好惡標準作為美醜的標準,只要與自己不同,就說他人不善不美。當眾人將對方的不同,簡略為「不善不美」,彼此就會走向對立、產生紛爭,時時刻刻都在指責他人,人也很難活出自己的生命。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邦雄點破老莊的中心思想是「回歸自然、走出自己想走的道路,而非在意他人或外在的評價與束縛。」選擇自己所愛,便是老莊的中心思想。「莊子最常講『無用之用』,『無用』才是大用。」「無用」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無世俗的用」,拒絕世俗給的標準,這些對莊子都是身外物、都是牢籠,莊子要幫助我們從這個世間上解套、鬆綁。
對老莊而言,人不應該虛度光陰去追求那些無用之物,「我的生命是真的,社會聲望、功利、慾望那些都是變動中的虛假,太多人卻用真的換取假的。」
老莊講究人必須追求「自然的美好」,那些上天給你的才與氣,才是你應該要專注追尋的事情,「活出自己,在自在自得中,把最真實的自己,還給自己。」
蔡璧名表示,當她發現完全一樣的遭遇,她可以從難過變成開心,其實都是想法的轉變,「當你能用不同的心情面對、愛惜自己的心,就好像你的心身有一層防護罩,本來那件事情可以直接從你心上輾壓而過,現在好像在外邊揮空拳、打不進來。」
莊子的工夫,將注意力向內觀照自身、精神凝聚於內(神凝),不讓負面情緒攪擾自己(心如死灰)。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件事縈繞心頭而情緒低落。莊子說:「厲風濟則眾竅為虛」,當風吹過樹洞,會發出各種聲響;但只要風一停止,所有竅穴就會馬上回復原本的虛空寂靜。可是人卻往往因為一句話,一句三秒鐘的話,懊惱了三小時、三年、甚至三十年。風吹起、風吹過、風已經停了,為何我們被吹亂的念頭還不停?
莊子希望人們能「用心若鏡」,讓心像一面鏡子,當對方在我們面前,如實映照出他的樣子;當他走了,船過水無痕,讓鏡子裡的影像也跟著他離開。然後「不以好惡內傷其身」,不管你再愛、再討厭某人,都不該為他擾亂自己的心靈、傷害自己的身體。
不過,人生難捻會遇到無法操之在己的不如意事,這時該怎麼辦?莊子進一步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把它當成命定般的自然吧!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道德經第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