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Review】2023的音樂活動記錄

 

2023年我雖然沒有把聽音樂當成新年目標的其中一項,但因為COVID期間,因為自然或人為因素,失去了很多機會,所以在2022-2023年間,心裡暗自決定要多擁有這些跟音樂有關的回憶/體驗。2023年去了9場音樂活動..外加一些無名的..,讓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各種不同的音樂,從古典、民歌、音樂劇、流行到電音、Techno..,我希望2024年繼續增加自己的音樂能量!

 

Even though I didn’t list “Enjoy Music” as one of my new year resolutions last year, I was thinking to have all kinds of music to fill my 2023. I totally went to 9 music events plus some unknowns last year, I realized that I really enjoy music from classic to techno.. all of them! I want to continue this hobby and refill my energy in 2024!

 

2023 music events I had been to..

01/22 蔡琴‧好新琴 Tsai Chin

02/17 Einmusik @ Public Work

03/11 Steve Aoki @ Bill Graham Civic Auditorium

03/22 musical “Frddler on the roof”

07/1 Illum @ Midway

07/16 Sing-a-long movie “Sound of Music”

09/16 紅髮艾德 Ed Sheeran “The Mathematics Tour”

10/22 Deadmou5 & Zhu @ Midway

11/17 Steve Aoki @ Sacramento Railyard

 





2022-01-10

【心得】窮忙忙窮是社會制度讓你進入下流生活 ‧ 我在底層的生活

書名:我在底層的生活  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
譯者:林家瑄
出版: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出版年月:2020年1月


這本書斷斷續續看了很久..



忘記在哪裡看到推薦這本書的文章,想到自己的NPO服務的華人社區,很多人都是社會底層、窮忙族,就很想看看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的這場親身社會實驗,應該可以找出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問題,也讓我更能感同身受一點。

不過最可怕的是,芭芭拉親身”下海”去挑戰這些底層工作和生活的時間點,是在1998春末到2000年初夏。事隔20年,我不曉得在美國的低收入階層的環境能改變多少,我一直覺得現在M型化很嚴重,也看到美國政府拼了命的在拉提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和收入。但我一直覺得是一個黑洞,福利預算丟再多進去也填不了,可是問題出在哪呢?

(M型社會,M-Form Society,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2006年所著作的《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撃(The Impact of Lower-Middle Class Population in Japan)》一書所提出之概念,主要是說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級化的現象)

作者芭芭拉特地到美國不同州去”體驗”中高齡低收入藍領婦女工作環境,做了餐廳服務生、旅館房務員、鐘點清潔工、看護之家助手,和Walmart的售貨員。因為她沒有健康因素、欠債、拖油瓶、不良嗜好,也有良好的知識水平(你相信要能找人求助也需要”知道”怎麼找人求助嗎?),所以其實已經比很多勞工的勞動條件都優秀很多,但在各種工作環境下還是敗陣下來。

回來看灣區,很多人對於典型的”無家可歸人士”,以為他們一定是毒蟲、一定是不肯工作、不肯努力的人。但其實還有很多因素是一般人看不到的、無法以單一理由解釋的各種社會問題所造成的。你能想像有一種生活,就像是躺在泥淖裡,越爭扎反而越被泥巴堵住口鼻,就靜靜躺在那和泥巴和在一起反而可以呼吸嗎?是對這些人來說,生活就是這樣,工作賺不到錢,福利也拿不到多少,但不小心多賺一點錢,福利拿不到可能還要付更多。從來不懂為什麼要存錢(存錢到銀行,銀行還會收你錢),想要建立信用分數卻沒有方法開始。

(在美國不曉得為什麼,我們通常不叫”流浪漢”,會比較尊敬他們一點,但這又讓我想到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裡面女主角法蘭西絲‧麥朵曼講的一句話:她是Houseless, not Homeless)

去年社區裡發生一個低收入老人家,因為種族歧視在公車上莫名其妙被人打掉了幾顆牙的事情。老闆要幫他發起募款,但錢募了卻不能直接給他。為什麼呢?因為老人家是拿加州福利的,拿了這筆錢修牙齒,明年報稅就不符合低收入戶資格了。拿不拿呢?

我個人在此也可以貢獻一個悲慘貧窮的社會制度的故事。我服務的NPO很小,小到要自己買保險,我打電話去牙醫診所問該買什麼樣的保險。前台熱心但很實際的姐姐告訴我,自己買的保險都不會好,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三個:1. 換工作;2.找一個長期穩定的伴侶(然後用他公司的保險);3.找一個好朋友然後登記成為Domestic Partner(然後用他/她公司的保險)我想了又想,覺得換工作是最有可能的選項!

我看到書裡芭芭拉想去一些食物發放站領取食物,不是有奇怪的條件限制、時間地點趕不上,要不然就是領的食物不健康也狀況多多,不禁啞然失笑。美國是一個糧食大國,我認識立法者、食物銀行、派發食物的NPO、領食物的受贈者等等,甚至自己都曾辦過派發食物的活動。但這些人、這些事都好像會一直不停地循環,到底在哪個點可以切斷呢?我不但看到中下階層的窮忙,我也看到政府的無限輪迴,其實NPO越做下去,有時候心也是挺累的。

現在大家常常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但是我們其實對貧窮的想像也非常地狹隘。有些貧窮,是社會制度出了問題、是對於勞工階層的剝削,不是「少吃一餐飯、多存一點錢」就可以改變的。

舊金山田德隆(Tenderloin)的教堂每年在感恩節前,通常會派發食物給低收入家庭,很多華人長者拿了以後,就在轉角變賣。這件事讓華人臭名遠播。我以前當記者時,問過救世軍屋崙華埠社區中心的主事牧師,這件事她怎麼看怎麼做。她告訴我,這些事不是那些老人家的錯。華人老人家拿到了不會吃的越蔓梅果醬罐頭(Cranberry Sauce感恩節大餐的一項重要醬料),當然賣掉換錢買些自己會吃、會用的東西。所以她派發食物時,都是派冬菇、醬油、糖這種每個家庭都會用的東西。

這個教訓我牢牢地記住了,現在每次有Resource進來社區,我都會先刁難捐贈者一番,或者是先在腦袋裡跑一遍,看看要怎麼把這些服務或物品,用最適合的方式,分享到社區。我很喜歡我其中一位老闆常常對政府單位講的話:「Plan with us, not plan for us」。想要幫助他人,就要先把自己的身段放到跟他們一樣低,了解他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21-12-27

【書摘】願意聊聊也是很有勇氣的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書名: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a therapist, her therapist, and our lives revealed
作者:Lori Gottlieb
譯者:朱怡康
出版:行路/遠足文化
出版年月:2020年4月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不管你是說故事的人、聽故事的人、心裡很多傷的人、想要安慰別人心裡很多傷的人,這本書把故事和知識放在一起,好像看了一場戲,故事主人翁帶你走過一遍他遇到的人,同時也講了這些人的故事。大推。

這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年代,我剛好躬逢其盛和很多人一起療傷。有時我是傷者、有時候我自己療癒我自己,有時候我批判自己、也有時候我懷疑我自己。我以前常常幫助別人,現在我受到很多很多人的幫助。有時候我站不起來,有時候我恨我自己站不起來。

但不管怎麼樣,因為心變柔軟了,所以看到更多溫暖的部分。

==========
  • 不論在人生或是在治療過程中,就算你什麼都做對了,還是可能抽到那根爛籤。而當你抽到了,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怎麼面對它- 用你自己的辦法,而不是讓別人告訴你該怎麼辦。
  • 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中得到什麼。對我來說,受苦一定有某種目的。
  • 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答案、理出頭緒,但不知道好像也沒關係。
  • 如果我想活在現在,就一定給接受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未來。
  • 少花時間在他的未來,多點時間在我的現在。
  • 診斷一個人有憂慮症之前,先確認他們沒被混蛋圍繞。
  • 「失去」其實是多面向的,它包括具體的失去(例如我失去男友),以及潛在的失去(「失去男友」所代表的意義)。對很多人來說,離婚之痛只有一部分跟失去配偶有關,失去配偶的重量未必大於這項變化所代表的意義- 失敗、拒絕、背叛、未知,還有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人生故事。
  • 一個囚犯關在牢裡,死命搖鐵窗,使盡吃奶的力氣想逃出去- 可是他左右兩邊明明開著,沒有鐵窗。我們覺得自己完全困住了,囚禁在自己的情緒牢籠裡,可是出口明明一直都在- 只要我們願意去看。
  • 把焦點挪到外在風波,讓自己不必面對真正的問題- 內心問題。人生裡的「戲劇事件」不論多不愉快,它們有時卻是一種自我治療,一種迴避內在風暴、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
  • Ultracrepidarianism意思是「習於對超出自身知識或能力的事誇誇其談或亂給建議」:我可以了解病人,幫助他們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但不能為他們做人生決定。
  • 難以與人相處的人也會寂寞,他們常拿出電子設備排遣寂寞。他們一直處於分心狀態,彷彿失去與別人相處的能力,也不懂得怎麼跟自己共處。
  • 今天一定不會回來。
  • 人一但看過真相,就不可能再回到無知。但在此同時,為了讓自己不會因為知道真相而受苦,她只好說服自己不會再遭到攻擊。
  • 得不到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煎熬。在人生某個時刻,我們都得接受自己找不出答案,或是有些事本來就沒有答案。
  • 維克多 ‧ 法蘭克:人的一切都能被奪走,除了一樣:人最終的自由- 在任何處境中選擇自身態度的自由。
  • 刺激和回應之間有空間,空間裡是我們選擇回應方式的權力,回應方式裡有我們的成長和自由。
  • 我們可以同情對方,但不原諒。
  • 他們是想講幾句話讓你好過一點,可是在此同時,這其實也是為了自我保護,隔絕你帶給他們的不自在。諸如此類的陳腔爛調往往適得其反,它們讓說的人能比較輕鬆地看待悲劇,卻也讓身處其中的人更加憤怒和孤獨。
  • 縱有行遍天下以求美之志,不與美同行,終不得見。- Ralph Waldo Emerson
  • 痛苦就是痛苦,沒有等級之分。人無法藉著貶低痛苦來克服痛苦。想克服痛苦,就要機受它、想出處理它的方法。

2021-10-26

【SIMPLE LIFE】自製精油潤髮水


Homemade conditioner water!! I have been trying my own conditioner water for 3 months with 3 bottles. It goes so well that my hair is healthier and I don’t need to wash my hair too often. The key ingredient is Citric Acid which is really easy to get and I usually have it as the cleaning trick!

雖然已經很習慣用洗髮皂洗頭但因為我的頭髮一直都很乾很粗,所以對潤髮皂/乳的選擇就很不確定方向。幾個月前,我終於認真上網查詢如何自製潤髮產品,果然找到很天然的配方,而且其實配方材料我都有,差的居然是適合的罐子。結果反而是找罐子花了點時間,其他一切是水到渠成。

主要配方是檸檬酸,所以最好是玻璃瓶容器,但又要可以噴在頭髮上,所以最好是可以接噴嘴。找到的是目前挺紅的一個環保清潔用品品牌Grove CollaborativeTarget有賣所以不需要上網訂。他家的東西有些還不是很環保,請大家自己看看。


成份:

檸檬酸                   5g  (和水的比例是1:100就對了)

                          500ml

摩洛哥油               隨意

薰衣草精油            20 drops

快樂鼠尾草精油     20 drops

依蘭依蘭精油        隨意

 

其實配方真的很隨意,我這次做第三罐已經開始亂加了,還可以加其他對頭皮、頭髮好的精油,如迷迭香、雪松、檸檬草、薄荷等精油,但不要加太多唷,因為這個是要沖掉的,加太多很浪費。重點還是檸檬酸,可以幫助頭髮毛鱗片關起來,所以洗完頭用潤髮水噴一下比較接近頭髮根部、頭的部分,然後等洗完澡再沖一下水就可以了。記住不要噴到眼睛。髮尾可以噴少一點,等洗完頭吹頭髮半乾時再擦油就可以。

我一罐一個人大概可以用一個月。用完洗髮皂再用潤髮水,最明顯的感覺是頭髮不容易出油(但擦太多護髮油就是另一回事,下次介紹自製護髮油),頭髮頭皮都很乾淨沒有怪味,也不會很乾燥。平均下來感覺洗髮時掉的頭髮少一點,也覺得頭上沒有太多人工產品很清爽唷!

 

@simplelifeca 

BLOG: https://blahnannan.blogspot.com/2021/10/simple-life.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367127424270

#simplelifeca #homemadeconditioner #essentialoilconditioner #精油潤髮水

2021-09-19

【書摘】佛理哲理心理 ‧ 一行禪師怎麼看

書名:怎麼看 How to See
作者: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譯者:張怡沁
出版: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2019年11月


最近看書看很慢,突然發現桌上有這本小書,隨手抽起來想在睡前看,就看完了。結果因為想抄一些受益的句子下來,就看了第二遍。

因為心裡受了傷,一個很大的黑洞讓我不停地捕食著這些心靈饅頭(因為要有飽足感),然後發現佛學、哲學、心理學其實都很共通。我沒有要當尼姑(我也不可能當尼姑),但是我那智慧的天線突然從世俗的泥土裡岔了出頭來,開始懂了點。人到中年該有的智慧,好像長出來了點。以前的尖尖角角,還在(哈哈~ ),但開始圓了點。雖然最愛灰色,但現在才懂在我以為世界上只有黑與白之間,真的有50層的灰(fifty shades of grey)。

感謝阿魯帶路,開啟我了解佛教禪修和心靈療癒。上次看一行禪師的書,感覺跟學習佛法很有連結,但更平易近人。這次看這本小書,更容易啟動自我更新的思考。

福智著重教導我們要「觀功念恩」,昨天看完書後,今天不曉得為何突發奇想,希望定義過往冤家在我的人生旅程上可以有個"貢獻"的角色,今天剛好看到7年前的照片,重要的人生哩程碑,好像懂了那麼一點點。如果有些人來到你的人生幫助了你一些事、又傷害了你一些,我只能視作是個歷鍊。This too shall pass. 

I have been learning Buddhism, philosophy and phycology. I found that there are so many similar theories and teachings for people who t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lives and how they should practice in the real world. 

This is the second book by Thich Nhat Hanh I read recently. It made me review my hurts and identified them with more positive meanings. Thich Nhat Hanh has been promoting "Engaging Buddhism", the key point is being "Aware of" every present moment and not be controlled by your perception and emotions. Wow!  

==========

表相還是實相?
我們相信自己的感知完整無誤,但往往並非如此。Perception(感知、認知、想法)在漢語是「想」,上半部是「相」,即外觀,下半部是「心」。當我們想到某事物,「心」裡便創造出它的影像「相」,然而大都是虛妄不實的。我們很容易將心對某事物的影像及其實相混淆。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感知很重要。

當我們將某事當作究竟真理,就無法對新的觀念敞開心房,即使真理來敲門,我們也不會讓它進來。

看到自己的優缺點
深觀自己,可能會覺察到自己身上繼承自父母、祖先的優點。你是他們的延續,他們將這些傳給了你。這些優點不是你的。我們無需驕傲。父母、祖先和社會也將恐懼、憤怒和分別心傳給了你。我們無需評判。父母和祖先無法轉化自身的所有不足,所以也將他們的困難傳給了你。現在你有機會轉化,不再傳給你的孩子。這般觀看自己和他們的方式,帶來理解、慈悲與轉化的渴望。

當我們對別人生氣時,是因為自己感覺受傷。

我們常常陷入過往痛苦的影像,從而發展出錯誤的認知,反應方式也帶來更多的痛苦。我們生氣,是因為相信別人想讓我們受苦。

和解是可以單方面的。你的理解會影響他們,即使他們還不知道如何識別和處理自己的痛苦。

憤怒是一種有機、有生命的東西,愛也是如此。如果懂得如何處理憤怒,它就會轉變成愛,有如知道如何處理堆肥,就可以將其轉化為美麗的玫瑰。垃圾是負面還是積極的?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處理,它就是積極的。

寬恕
當你看到導致他人行為的所有原因,自然會生出諒解。你不能強迫自己原諒。只有真正理解對方如此行事的緣由,才能生起慈悲並原諒對方。隨後,寬恕與釋懷自然到來。

假設你正在找甜食吃,但是你學習了正念,突然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於是問自己:「我為什麼在找餅乾?我並不餓啊。」然後給自己時間呼吸。一次呼吸就能改變一切。

以無相之眼觀看,能幫助你超越人的形相。若能以無相之眼看他或她,當對方不在時,你就不會悲傷,因為即使形相不在,你所愛的人仍在某處。沒有失去什麼。沒有此相,有他相。

正念是轉化和療癒的重要因素。正念要求我們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任何事情,我們可以帶著覺知和感恩呼吸並邁出每一步。

正念修習:覺知到由執著見解和錯誤認知所造成的痛苦,我們決意放下固執和狹隘的想法,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的見解和經驗,從集體智慧中受益。



2021-04-14

【SIMPLE LIFE】想過回收藥品嗎?


小時候我媽媽像是個無牌藥師,配上我的藥罐子體質真是百搭。每次身體不舒服,就看媽媽拿出一堆藥找哪個適合吞幾顆。藥過期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藥本來就是毒」anyway..,就算要丟掉藥,當然就是丟垃圾桶正解。

很多年前我在做記者時,有一次跑一個新聞是Alameda County在推藥品回收。忘記哪來的印象,美國人丟藥都是沖馬桶。然後我學到的知識是:「藥品埋土裡或沖進下水道都會影響環境」。認真想想這也是真的,很多藥品都是止痛劑、荷爾蒙什麼的,就像工廠廢水一樣,自然是不能亂排放。

當然藥品也不能亂收。當時聽到Alameda County Supervisor Wilma Chan講,她家裡的長輩年紀大了,看了很多醫生、拿了很多藥,有著CHINESE愛吃藥、節儉的美德,卻在吃藥上造成問題,吃到重複或加重的藥量、過期無效反而傷身的藥。更聽說有年輕人靠一口氣大量吞感冒藥,以達到迷幻藥的效果,或者是偷拿長輩的止痛藥等怪事。所以最好是能夠定期檢查你的藥箱,淘汰過期藥品、並且將要丟棄的藥品集中處理。

據我所知,很多County Sherif警局、City警局、醫院、水務局、藥房可以收過期藥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where-and-how-dispose-unused-medicines就有資訊(感謝Google大神)。當然,這種回收工作是要看大家所居住的縣County的,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我們去年在做快閃回收時,收到很多過期藥物。其實在加州過期藥物是有地方回收的,最方便的是CVS藥房。我原本查到了還不確定,在店裡面晃來晃去的,就在藥房區看到這個箱子。真的太方便了!我就順便逛了一下街貢獻一下經濟..哈哈~ 

大部分藥品回收時,都需要把藥品從包裝中拆下來,集中在密封袋中再拿去回收。藥水也是一樣,從罐子裡倒到密封袋再回收,罐子可以另外回收。(但是其實我想要回收藥房給的橘色藥罐給藥房..)

所以朋友們~ 下次不要再亂丟藥物囉!! 藥物亂丟流入水道或埋到掩埋場都將對地球造成影響低!!! 


@simplelifeca 
#simplelifeca #medsrecycling #unusedmeds #cvspharmacy

2021-02-25

【書摘】這是你有來有往的人生 ‧ 蔡康永的情商課2

書名: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蔡康永的情商課2
作者:蔡康永
出版:圓神出版
出版年月:2019年10月


不要問我為什麼書有折到..
因為有小朋友訪問房間..所以就..

我想有看過蔡康永第一本「情商課」的,應該都還蠻喜歡的吧。我喜歡他講話很隨興(便)但還蠻有怪異道理的部分。看到「情商課2」出版訊息就想要買來看。但這本書有點像是進階本,但感覺面向很大。然後又覺得整本書裡串連的酒吧故事,很像他在電視上亂掰的,感覺有點佔版面。整本書感覺起來,沒有比第一本好看。

這次的「情商」偏重各種人際關係:交朋友或不交朋友,跟家人的互動,如何找朋友幫忙。整本書看下來,沒有明顯的脈絡,但的確,只要是人,就會有感覺情緒,就有人際關係。

我有朋友們對於交朋友、人際關係很討厭,我自己則是一直在學習,希望能"進步"。朋友來來去去,為了要確保在70歲時,不是只有一個伴,還有足夠的朋友打屁(打麻將就算了..因為我不會啊~),就算人在中年也還是要繼續認識新朋友。我以前也以為盡量不要麻煩別人。後來才覺悟,友情就是要有借有還才有情。我也是在過去兩年將友情的力量發揮到極大值,才能夠靠著他們一路走下來。

書也是可以看,但我看了好久有點累,終於看完。我覺得follow他的IG @kangyongcai 收到的訊息更直接有力。

==========
  • 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活得有沒有選擇。可以選擇要或不要,我們的意志得以實現,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選擇所帶來的幸福。
  • 做自己的人,人際關係是這樣的:是由你來引導別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被迫接受別人的看待。是想要獨處的時候才獨處,而不是被迫一個人孤單。是恰如其分的理解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而不是照別人的意思而活。
  • 如果你想要認識陌生人,可以懷抱這樣的小信念:「我們之間一定有關聯,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
  • 先有「關心」,才會有「關係」。

  • 家人之間,本來就沒有一定會 互相了解的道理。孩子唯一能夠決定的,是自己心裡要怎麼看待這件事。
  • 一旦被勒索,要討價環價。覺得被情感勒索時,談判的時刻也就來了。
  • 想要跟任何人談判,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夠分辨自己心中各種願望的輕重緩急。
  • 在小事上滿足父母的期望,但在大事上父母造尊重我們的意願。
  • 把別人對我們的期望,跟自己的願望畫分開來,這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第一步。

  • 心理學家麥格羅Phil McGraw說過:「別人看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他們的。」
  • 在追尋分寸感的時候,值得我們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我與人之間,樹立什麼樣的界線,能令我平靜、自在、舒服。
  • 我們的生活應該避免誤會,而不是一再製造誤會。即使我們不可能伶俐到去讀人的心,我們起碼可以在察覺別人的界線時,尊重那個界線,理解界線的後面,就是屬於對方的空間。一旦能有這樣的認知,我們也就成為了一個「明白」的人。
  • 釐清分寸的五個態度:1. 主動,主動,主動  2. 不要就範,不要就範  3. 保持距離  4. 別被摸透  5. 轉移重點
  • 美好的人際關係裡面,一定充滿了讓步妥協、互相遷就。
  • 很多人認為人際關係是「身外之物」,不是的。你怎麼處理你每段重要的人際關係,完全決定於你的內心。人際關係沒有完美這種事,只有「剛剛好」。

  • 懂得找人幫忙,是一種成長,能夠提升一級去完成超越自己能力的事。
  • 讓人樂意幫你還促成友誼的四大秘訣:1. 先提出一個用膝蓋想也知道會被對方拒絕的過分要求。當對方果然拒絕之後,對方多少會心懷內疚,這時再提出不那麼過分的要求。2. 找人幫忙時,要讓對方覺得,他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最佳人選。 3. 找人幫忙時,要讓對方覺得你提供了一個讓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4. 講究互惠的精神。
  • 生命中遭遇的人,大部分都終究會在某一天退出我們的生命。那些具體的人走開了,但他驣會流下各種線索、各種痕跡,引導我們依循著去揭曉我們真心喜歡的事物。
  • 如同所有的習慣,既然是一步一步養成的,也就可以倒過來,一步一步的解除。
  • 嫉妒與自卑,被大多數人歸類為負面情緒,但情緒是中性的,能夠看到這種情緒的正面,它就是正面情緒;如果只能夠看到這種情緒的負面,它就成了負面情緒。操之在你,而不在它,你是它的主人。
  • 減少壓力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手,放掉「事情非如此不可」的想法,你會發現可以放手的事很多,但最後會留下無論如何都放不掉的事,就是你活下去的理由。
  • 動不動就用被動句,表示你不想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021-02-24

【一秒系列】那就是為什麼..

難得分享HIKING影片上IG
某網友逕自回復"TFTI" (Thanks for the invite)

一秒惹怒

原本想跟他約出門的
不用了..
(顯示白眼翻到後腦杓,有緣再見模式)

2021-01-06

【書摘】如何當個更好的傾聽者

 【原文來自Real Simple雜誌】

5 Ways to Be a Better Listener

1. Pretend you're watching a movie 假裝你在看電影
    讓自己進入對方的故事裡,不插嘴,讓對方說完。

2. Put the other person in the spotlight 焦點放在對方身上

3. Ask (lots of!) the right questions. 問(很多)對的問題

4. Repeat the important stuff 重複重要的重點
    就算在爭吵中,重複重要的重點能讓對方感受你的認同感

5. Don't solve their problems 不要解決他們的問題
    傾聽失敗最常發生在「想要幫他們找到所有答案」。傾聽者最重要就是傾聽。




2020-12-16

【書摘】給自己一口氣,逃跑吧!

書名:如果不行,就逃跑吧!
作者:小池一夫
譯者:黃筱涵
出版:悅知文化
出版年月:2020年3月



現在好像很少碰到朋友會塞書給你,叫你看。但最近我書架上多了幾個人塞給我的書,不過最大宗還是姐姐,而且她塞給我的書都饒富趣味,除了東野圭吾外,也有養生、或是奇怪大數據的書「看似不起眼的細節會決定你的異性緣!」(這到底是什麼怪書?..但我還是看了)

其實還有很多都是心靈成長的書..對..我是挺需要的。但心靈成長的書也層次拉很大...像這本告訴我「逃跑也OK」的書..謝謝啦~ 我的確是還蠻會鑽牛角尖的人,也一直會逼自己進死胡同..最近對學習各種人生哲學都很有興趣,從佛學、兩性關係學、女性學,連怪奇老爺爺講的話也都有他的道理。

真的,很抱歉了大家,2020年大家一起slow down,一起休養生息,一起重新看待人生吧!

==========
  • 雖然期待能有人來告訴自己「沒問題」,但是,能夠保護自己的只有自己。最終,我們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
  • 唯有活著,才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只要有心,就能重新來過。有時可能得走回頭路,但總能重新開始的。別總是想要靠自己解決。學會仰仗別人,是重新開始時很重要的環節。
  • 真心感到痛苦時,請不要猶豫,直接求助吧。肯定會有人聽見你的聲音的。
  • 不用每天都盡全力過生活,如果覺得今天是屬於「全力發揮」的日子,那就好好努力吧!
  • 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沒必要的痛苦上。可能從一開始出題的方向就錯了,所以當然找不到正確答案。
  • 覺得自己的心靈快崩潰時,請立即逃離。趁著還有逃跑的體力與精神時逃走吧!
  • 不要讓自己白白辛苦比較好。沒有人能夠一輩子避免痛苦,而面對辛苦的方法,會左右人生的品質。重點是別讓辛苦損耗自己。
  •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管多麼努力都沒辦法得心應手,當然也無法感到幸福。這不是叫你停止努力,而是可以更自由一點。
  • 對方有多弱小,自己就要變得多強大。對方有多差勁,自己就要變得多溫柔。
  • 你的心靈寄託,終究只有自己。
  • 世界上有想見、但是不要見面比較好的人。也有想見、卻不能見的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充滿遺憾。
  • 「沒有魅力的人」是指「放棄展現魅力的人」。

  • 懷抱恨意,其實就代表已經輸給對方了。
  • 今天發生的無聊小事,五年後、十年後也想得起來嗎?既然終究會忘掉,今天直接忘了也無妨。
  • 考到志願學校不是終點,進入好公司也不是終點,結婚更不是終點。這些都只是起點,終點在死亡的那一刻。
  • 為了老年生活著想,而過著不斷忍耐的生活時,就等同於已經在過老年生活了。
  • 只要活著,就會失去各式各樣的事物,包括人、物品、時間、心與記憶。但是不必擔心。只要獲得的比失去的更多就可以了。世界會繼續運轉,機會也會持續出現。
  • 如果別人期待你走的道路,與自己想走的道路不同的話,就選擇自己想走的那條吧。迷路的時候,只有看著自己的地圖,才能夠前進。
  • 痛苦到無法前進時,支撐著自己的,就是「理所當然」。理所當然地吃飯、理所當然地睡覺、理所當然地歡笑。就是因為做不到這些事情,才會覺得痛苦。想辦法維持這些「理所當然」,就能夠靜待痛苦的時光過去。「理所當然」,比任何事物都強大。
  • 「我就是這種人,你有什麼意見嗎?」總而言之,第一步就是肯定自己。
  • 現在的自己,是過去的自己所累積出的答案。

  • 曾愛過某個人,對人生來說沒有損失。雖然可能會失去一些事物,但你一定會有所成長。
  • 不是「這個就好」而是「這個好」。不是「和你一起就好」而是「你很好」。不是「明天好了」而是「今天最好」。不是妥協,而是出自選擇。今天,也要這樣過日子。
  • 就算非常喜歡某個人,也不能依賴對方。
  • 好事、有益的對話或相遇,就像經過歲月熟成的美酒,在回憶中充滿了樂趣。壞事、沒幫助的對話或相遇,則像不喝也罷的難喝酒一樣;所以必須慎選釀造回憶的材料。覺得無法成為美好熟成的回憶,就爽快斬斷吧。
  • 每一天,只要做一件讓自己心情好的事情,這天就夠本了。
  • 人們總是會一直忘記:自己其實可以活得更自由一點。
  • 想要讓生活變得更美麗,其實很簡單,只要找到任意一件美麗的小事,其他的地方,就會一起跟著變美。
  • 如果要選兩個最好的朋友,那就選擇能夠帶領自己進步的人,以及能夠讓自己安心相處的人。
  • 所謂的另一半或男女朋友,就是儘管走在同一條路上,也能夠看見與你不同的事物的人。
  • 很多白費工夫的事情,都會讓人生更豐富。諷刺的是,這世界上沒什麼用處的事情,往往是最有趣的。
  • 我們要學會「不在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