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Eddie the Eagle
中文:飛躍奇蹟
演員:泰隆·艾格頓(Taron Egerton)、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
類型:傳記、喜劇、劇情
片長:106分鐘
發行公司:20th Century Fox
上映日期:2016年2月26日(美)、2016年8月8日(台)飛躍奇蹟講的是一位英國為了要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滑雪運動員Michael "Eddie" Edwards(泰隆 ‧ 艾格頓飾),從不會跳台滑雪(Ski Jumper)到代表英國參加198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故事。電影當然比事實誇張許多,但是也反映了世上還真是無奇不有。
Eddie人生的願望就是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志不在得獎,在參加),從夏季運動會到冬季運動會,又發現滑雪競爭者眾、被英國奧委會委員瞧不起,正當沮喪之際,意外發現跳台滑雪這項運動英國已有60年沒人代表參加,因為多年沒改過選拔規則,所以入選國家代表隊的門檻相當低。他馬上跑去德國訓練場自學,意外遇到失意不得志(體育界這種人好像很多啊~)的美國人Bronson Peary(休‧傑克曼飾)。在死纏爛打下,Bronson終於同意協助Eddie練習,最終如願進入1988年加拿大卡加利(Calgary)冬季奧運會。
看完這麼誇張的電影以後,我馬上上網搜尋Eddie Edwards的資料,看到一篇超讚的評論(←請按連結),作者看過Eddie的自傳,所以把電影裡和真實發生的事交相指正出來。電影很多都跟事實不符,但非常具有娛樂性。明明在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裡帥又可愛的泰隆 ‧ 艾格頓,在這部電影裡醜化形象演出實在很逗趣,不過他還是比真人可愛些。休 ‧ 傑克曼也輕鬆入戲,在關鍵部分還是令人相當感動。
電影裡面,Eddie永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Bronson,但離比賽時間太近,Bronson勸Eddie不要參加,加緊練習,四年後再出賽鐵定會有更好的表現。但Eddie認為難得有機會參加,就算不得獎也要去,誰曉得四年後會發生什麼事,英國奧委會一定會修改選拔規則,再度阻止他參賽。我也了解到,運動員除了在體能上追求最佳表現,也在跟時間賽跑。就算再厲害的運動員,又能參加奧林匹克幾次呢?所有的機會都是稍縱即逝,別說運動員,我們一般人也是一樣,十年磨一劍,就等著有機會的時候出手啊...
電影裡面有幾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其中最棒的是當Eddie和奪金大熱門選手、芬蘭的
Matti Nykänen一起搭電梯時,Matti說:
"You think I’m being patronizing? No, we are like 1 and 11, you and I. We are closer than the others…. Winning and losing doesn’t matter. We jump to free our souls.… We are the only ones with a chance to make history…. If we do less than our best with the whole world watching it will kill us inside."
你以為我講的是恭維你的場面話嗎?不,我們就像時鐘上的1和11,我們比其他人更相近..贏或輸並不重要,我們參加是為了釋放我們的靈魂..我們是唯一有機會創造歷史的人..如果在全世界眾人的目光下我們不盡全力去做,我們會懊惱終生。
真實結果是,Matti Nykänen獲得了金牌,Eddie在參賽的73人中排名第73名。但他和Matti在當年的奧運會上都是名人,果真是1和11的分別啊..
奧運會閉幕時,奧委會主席Frank King也說:
"You have broken world records and you have established personal bests. Some of you have even soared like an eagle."
(你們這些選手當中)有人打破了世界記錄,有人創下個人最佳成績,也有人像老鷹一樣翱翔天際。
不過後來就沒有人能夠像Eddie一樣用夢想翱翔天際了。在1988年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設立一條「老鷹艾迪條款」(Eddie the Eagle Rule),規定奧運選手必須是該項運動全球排名前50名,或成績在全球前30%者才能參加。
這個網站(←英文,請按連結)和這個網站(←中文,請按連結)列出電影和真實的不同之處,還蠻有趣的。
小宇宙燃燒指數:●●● (3 of 5)
===========================================================
鋪陳了這麼久,終於寫到今天看的電影「奔跑吧,人生」(Race,好爛的中文片名)。這部片講述的是1936年非裔田徑選手歐文斯Jesse Owens代表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柏林奧運會拿下四面金牌的故事。
片名:Race
中文:奔跑吧,人生
演員:史蒂芬 · 詹姆斯(Stephan James)、傑森 · 蘇戴西斯(Jason Sudeikis,老闆不是人)
導演:史蒂芬 · 霍普金斯(Stephen Hopkins)
類型:傳記、劇情、運動
片長:134分鐘
發行公司: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16年2月19日(美)、2016年6月24日(台)Race這部片看片名,就知道用上了Race的雙關語做片名:競賽和種族。當運動被人拿來做為政治工具時,就再也不是人類追求體能極限這麼簡單的問題了。
1930年代,非裔美國人在美國仍然有嚴重歧視問題時,傑西 ‧ 歐文斯(史蒂芬 · 詹姆斯飾)因為優異的表現,有機會代表美國出席1936年柏林奧運會比賽。當時德國已由希特勒執政,大力推行「雅利安人種優勢論」,已開始將猶太人隔離。美國奧委會原本打算抵制希特勒政府,不參加奧運會,但最後在投票表決時險勝通過。但是「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派人要求歐文斯以非裔身份抵制參加奧運。在反覆決擇下,歐文斯最後決定出席奧運會,並抱走100公尺、200公尺、四人100公尺接力和跳遠金牌,以身體力行當著希特勒的面打破種族優越論。
電影拍得很平穩,沒什麼特殊手法,也沒有特別加強比賽的競爭感。不過整部電影充滿著政治角力、種族歧視的氛圍,真的看得火氣很大。傑森 · 蘇戴西斯飾演的教練Larry Snyder相當串場(又是一個運動界不得志的角色啊~),但是平常都演搞笑片的Jason Sudeikis突然演得正經八百,倒令人感覺很怪,總覺得他下一秒會有什麼搞笑台詞嘛?結果反而是該片經典:
"They will love you; they will hate you… It does not matter. Either way, when you’re out there you’re on your own."
旁人愛你、恨你都不重要,不管他們愛你還恨你,當你比賽時,你都只能靠你自己。
這部片的整個氛圍都在種族主義空氣下,讓人看得好扭捏。在自己學校、出去代表學校比賽,比賽時跟白人併肩比賽,但比賽前後卻被隔開來(比賽前被叫罵、坐在巴士後面、去住非裔才能住的旅館);當美國奧委會決定出團時,卻又被自己族裔的人要求不要參賽,以非裔的身份去抵制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歧視(但卻無視自己非裔在美國的歧視)。到了以為會被歧視的德國,卻發現滿街上都是歡迎他的人群、選手村沒有分白人黑人住不同的宿舍、餐廳吃飯也不用分桌坐下。最後反而是參加接力賽的猶太裔同袍(白人)在奧委會強迫下,改換成他和另一名非裔Ralph Metcalfe參賽。
當Ohio州參議員Harry E. Davis到歐文斯家勸他不要參加比賽時,歐文斯說「當跑步的那10秒,我才真正感覺到自由」,這時候就讓我把這部電影和「飛躍奇蹟Eddie the Eagle」整個連起來!運動員所追求的,就是在那個moment中,盡力去展現自己的能力,這不但是一項特權(privilege),也應該超出政治所管轄的範籌了。歐文斯的爸爸也很強悍,他說「如果歐文斯不參加,根本沒人會注意;如果他參加了,大家會恨他。但這兩種有什麼不一樣嗎?」說穿了,你參加(某項事物)講話才有力量,你不參加,根本連個屁都不是。人生的每個選擇,不都是像這樣嗎?
當歐文斯拿了金牌回美國參加宴會,還是被飯店服務生要求走後門進飯店。又落回到無力改變的現實了。
原本人類的運動競賽,只是單純追求體能表現的極致。但是現在在很多時候,卻淪為政治角力場的延伸。多少運動家拼了命地練習,最後卻成為政治工具。希望有一天,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讓運動表現的真、善、美,回歸單純美好。
每次看到呈現當年種族歧視的電影情節,我總是覺得難以想像、接受。但轉頭一念看看現在,又有多少不同的族群還是以另一種方式被歧視著?去年的巴西里約奧運是最多出櫃同性戀選手的運動會,同性戀婚姻權仍在台灣僵持不下。如果在多年後轉頭看看,才發現現在的謬誤有多荒唐,那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跨出自己的那一個坎,從現在就走到行動的前端,不要讓荒唐的歧視在歷史上不斷重覆。
這個網站(←英文,請按連結)也列出電影和真實的不同之處,可以研究一下。
小宇宙燃燒指數:●●● (3 of 5)
電影網站:http://focusfeatures.com/race
#EddieTheEagle #飛躍奇蹟 #RaceTheMovie #奔跑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