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0

【書摘】蔡康永的情商課 – 活得明白就算痛苦也自在


書名:蔡康永的情商課 ‧ 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年:2018年11月

有些時候,天地冥冥之中會給你一些感應、一些人生幫助,你見過的人、說過的話、看過的書,都可能在某個時間點,成為重要的養分。

雖然蔡康永的書我買了幾本,但以前的都不知道到哪去了,「說話之道」雖然老感覺是本很普通的書,但每次要捐書的時候,我拿起來翻了翻,又會覺得很有道理然後捨不得丟掉。

這本書也是一樣,在網路上看到他出了書,請朋友幫忙買帶到日本給我再帶回美國,明明很想看但又捨不得翻開,明明開始看了,卻又推推拖拖想要慢慢看。然後一本書就這樣看了快兩個月,其間還看了別的書,真不曉得自己在拖什麼。

蔡康永的書就像他的節目一樣,很柔軟很輕鬆,不太為難自己,但淺淺的話裡,又有一點好像可以那麼「想一下」的道理。很多人喜歡看他的節目、看他的書,但看過就過了。我看書喜歡畫線,還要在筆記裡再打一遍,等於再看一遍重點,重新再喚醒自己:所謂的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以前人叫做EQ Emotional Quotient),就是要做自己、愛自己,先討自己喜歡,就會討人喜歡。

我們活在一個言行不一致的社會。叫你要做自己,卻又有強大的社會規範限制著你。你要是走偏一點不在「正常人」的軌道,馬上被人另眼相看,竊竊議論。叫你要了解自己,但卻不准你有情緒,也不必了解情緒。好像情緒是髒東西,唯有毫不帶感情的講事情,你才是對的。

不能否認的,我有很多情緒,很幸運的是,我一直都在學習,從傳播、從溝通、從心理、從戲劇、從電影、從小說、從連續劇。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我一直鑽牛角尖地去思考、去批判,在不斷地辨証思考下,我開始慢慢去打破我從小習來的框架。一直很努力地,去找到那個自己最舒服的位置。

蔡康永的書,就像他的人一樣,有辦法在五花十色的綜藝圈,穩穩地站著自己的位置。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明星故事中,找到一點點思考人生的真理。


==========


■ 有些人以為「討人喜歡」是情商很高的境界。很遺憾,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狀況。情商的出發與歸宿,都必須是自己。舒服的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  舒服做自己、舒緩建立情商的三個原則:「明白」、「剛剛好」、「慢慢來」。

■  如果我們認真想「做自己」,我們首先要真心的面對這件事,就是「我們的感覺」。我們對自己的各種感覺,習慣不觀察、不面對、不拿捏、不安置。我們忽略自己、背對自己,卻同時緣木求魚的想要做自己。如果我們開始學著面對我們的感覺、進而能夠恰當的拿捏我們的感覺,我們的內心一定會開始一步接一步的改變。

■  心理學家調查了憂鬱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意外的發現,這些患者並沒有減少憂鬱,只是變得能夠面對自己的憂鬱。

■  要開始對自己的感覺的第一步:練習關門。有時要選擇把內心的門關上,這是一種能力,說穿了,就是跟自己相處的能力。關上門,空間才會出現,這是要安放重要記憶與感情的地方。

■  所有努力要越活越明智的人,每個都是一路自問自答而成長的。

■  分身只要養成一個簡單的習慣,不斷的問我們這三個字:「為什麼?」我們的分身,適合在情緒的狂潮襲來時,冷靜而友善的問我們「為什麼」。表面看來沒進展,但事情會一步一步,變得不一樣。因為,心會改變。

■  要做好一個人,當然要能夠辨認當下的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從而漸漸了解自己,然後一步一步的,具備安放情緒的能力。這就是情商。

■  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認識當下的自己,然後就能認識長久以來的自己。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安頓好當下的自己,然後才可能安頓好自己的人生。

■  當你一直困在悲傷中,不斷問著「為什麼」卻又始終得不到答案時,試著漸漸的每問一次「為什麼」,就多問一句「怎麼辦」,每多問一次「Why」,就多問一句「How」。

■  唯一負面的東西,是那個態度,那個「它們討厭,我們別理它們」的態度。正面或負面,樂觀或悲觀,那都只是我們看這件事的態度,不是這件事本身。生死之事,無關正負。

■  有些事與對錯無關,只看對你有什麼意義而已。

■  情緒不用分正面或負面,只有我們看待這些情緒的態度,有正負之分。我們能夠決定用什麼態度,這就使我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了。

■  一個人,越能夠面對「失去」,就能活得越好。因為活著,就是不斷失去的過程。一路得到,一路失去。有辦法面對失去的人,會成長。沒辦法面對失去的人,可能就漸漸枯萎了。

■  「失去」能帶來震撼與啟發,而「得到」不能。

■  問「為什麼」,會一步一步邁向絕望;問「怎麼辦」,比較可能一步一步邁向希望。

■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漫不經心,反而去信奉什麼「糊塗是福,認真就輸」這些敷衍自己的話,不是故意自誤嗎?敷衍自己,又能帶來什麼呢?

■  隧道盡頭,一定有光。就算沒有光,你也可以想像那個光。別問「為什麼要想像有光?」而是問:「怎麼想像那個光?」一旦你開始這樣問,有一天,你就能夠回答你自己。

■  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才可能誠實的回答自己的題問。消化情緒須要採取有效的行動,而選擇有效行動的依據,是釐清自己的感受。

■  別給我們的情緒亂貼紅黑標籤,才談得上管理情緒。

■  如果漸漸不那麼討厭「害怕」的感覺,等到有一天面對重大的「恐懼」時,更能辨認這份恐懼當中隱藏的,到底是必須避開的危險,或者,是探索未知的機會。

■  「怒」這個字,上半邊是「奴」,下半邊是「心」。這個字的組成,就是一個最好的提醒:「怒」會使「心被奴役、被控制」。這是很大的代價。憤怒是很有力量的情緒,值得我們訓練自己,成為能駕馭怒氣的主人。

■  休息,是愉快的休息;而沮喪,是不愉快的休息......姑且接受這個說法吧。不然一直想,挺累的。

■  情境可以催眠個人,群眾可以感染個人,禮俗癟可以綁架個人,在這些狀況下,「刻奇」這樣的情緒都會出現。(刻奇:Kitsch- 媚俗、自媚、即討好自己、迎合自己)

■  對於我們的情緒,我們如果能認出它們的名字,而不要人云亦云的、錯誤的稱呼它們,我們就邁出了第一步,可以漸漸熟悉自己的各種情緒,知道它們由哪裡來,可以把它們放到哪裡去。

■  空虛感偶爾就是會飄然而至,在我們頭頂上盤旋,我們充其量只能趕走空虛感,但沒辦法讓它消失、永不出現。因為人生本來就有它空虛的一面。

■  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很多事,不是我們創造的,我們只是參與、只是成全。

■  沒有人能追求「所有的幸福」,這種東西不存在。只有一種東西,是「『我』的幸福」。

■  情商,是在追求我們情緒的平衡。社交禮儀的要求,與我們真正感受不一樣的時候,在當中找到平衡,我們才會平靜。

■  有的時候,所謂的社會,其實對我們沒什麼要求,但我們會自己給自己來個角色設定,向想像中的社會展示我們的存在。

■  想要「做自己」,最好能先「看見自己」。

■  我們有情緒要表達時,最好只針對某件事表達情緒,而不是對整個人宣判結論。

■  幸福只需要「人和」—與人和、與自己和。而且最奇妙的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與自己和」,就能「與別人和」。

■  成功的標準,沒辦法由我自己說了算。但幸福的標準,我們可以自己說了算。說穿了,幸福只建立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我們的感覺。

■  我們訓練情商,追求的是什麼?
    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靜;不是追求無情緒,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  如果不知道饅頭是怎麼回事,怎麼做得成饅頭?如果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怎麼做得成自己?

■  這個所謂「原來的我」也是每秒都在變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意思。它應該是只一個狀態:在曾經活過的各種我當中,活得最自在的那個我。

■  我當然可以想要改變生活、改變世界,但我忽略了一件簡單的事:生活跟世界,都不是我一個人的。我照我的意思用力改變生活跟世界的時候,別人也正在照他們的意思,用力改變生活跟世界。

■  讓山是山,讓我們是自己。不是別人塑造的我們,而是我們塑造的自己。從我們的心開始,因為那最值得。







2019-04-08

【南南看新聞】Steph Curry 五代球鞋開發女生款


Steph Curry surprises 4th-grader who asked him why his shoe line wasn't sold to girls
(網頁有專題報導影片)

雖然去年底就聽說過這則新聞,但在婦女節看到這篇專題報導還是很感動,很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謂的「開放心態」和勇於挑戰的「Why Not!?」。

這篇新聞大意是說,有一位柯瑞Steph Curry的粉絲小女孩萊莉Riley Morrison,有天突然發現偶像出新鞋款了,但她居然不能買,只是因為沒有賣她能穿的尺寸!在父親的鼓勵下,萊莉寫了封信給柯瑞,信是寄出去了,但她並不期望能獲得任何回應。沒想到柯瑞居然回覆了,並把萊莉的意見轉給運動鞋廠商Under Armour。在和Under Armour溝通後,決定設計柯瑞女童鞋!Under Armour和柯瑞邀請小女孩參與設計,並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天公開新鞋款!

姑且不說這件事情背後的商機和行銷策略,我看到的是許多具有「開放心態」和好多個「Why Not!?」:

=> 小女孩買不到鞋,除了洩氣外,還想要寫信表達意見
=> 小女孩的父親不但沒阻止小女孩寫信,還協助她把信寄出去
=> 柯瑞看到信並認真的當作一回事,把意見轉呈給Under Armour
=> Under Armour收到意見後認真評估執行可能,而不是簡單以「沒市場、沒可能」打發

在上面列出的環節當中,缺一不可。但每個角色都以「開放心態」來面對這件事,再加上「為什麼不試試看」的想法,就打破了歷來NBA球星只出男鞋款、男鞋尺寸的刻板行銷。

其實我真心覺得女性在運動衣服行銷上真的是消費主力,我的勇士隊球衣外套帽子等衣物比Mr.M還多,而且每場看球還要配合天氣心情搭配不同衣物。更不用提逢年過節採購家人禮物,通常也是女性在主導。再看看現在所有女性衣物品牌,不約而同都有運動服系列,價格帶可以拉高至上百美元,消費者仍趨之若鶩。我最近終於走進某家檸檬品牌,一件繃緊緊的運動褲動輒七八十美金,但我真的不想在運動時間外穿出門亮相,怎麼算還是兩手空空走出店門。

話說回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還是「時機」。Timing對了最重要!這幾年女權運動蓬勃發展,雖然說就我所知Steph Curry一直都很協助推動女權發展,但是在這個Moment,時機就是商機!除了可以應用在女性產品上,環保商機也是很大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