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初見張家寧,都會對她的一雙大眼睛和甜美笑容印象深刻。但她開口說話時,卻是有條有理,又具有滿腔熱情。更難想像她從高中開始接觸台灣演藝圈,活在繽紛的水銀燈和掌聲下,仍能堅持想法,一個人到舊金山就讀加州整合認知學院(CIIS)心理諮商研究所,專攻許多華人沒聽過的「戲劇治療」。
《運用角色扮演 達到療癒目標》
從過去的偶像劇演員角色,到未來擔任專業心理諮商師,張家寧如何成功轉換?兩者之間是否有關連性?她又如何打破華人對心理諮商的刻板印象,讓民眾願意接受以戲劇治療來解決心理問題?
記者問:什麼是戲劇治療(Drama Therapy)?戲劇治療如何幫助人解決心理問題?
張家寧答:戲劇治療是一項新的心理諮商方式,有目的性地運用劇場遊戲、心理劇,達到療癒的目標。
參與者會與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即興自發性(spontaneity)連結,並且進一步從角色扮演和表達練習中重新省視過去和現在的自己。
戲劇治療理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療癒(Self-Healing)的能力,這種諮商方式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把抽象的思考具體化,治療師會協助當事人從適當的心理距離了解自己,找到處理情緒、行為問題的方法。
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由各種角色所組合而成。透過戲劇治療,當事人以角色切換達到自我覺察,在表達的同時了解真實和理想中自我的差距,以及家庭和社會的訊息如何影響自己,進而突破個人生命瓶頸,達到自我成長。透過自我覺察,人才會活在當下,而不被過去或未來緊緊牽絆。
《常聽朋友訴苦 決定讀心理系》
問:妳在大學時為何選擇心理系?後來又怎麼會想要專攻戲劇治療?
答:我在高中時曾有一段低潮期,那時候看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就引起對心理系的興趣。加上在朋友之中,我一直是聽大家吐苦水的人,也覺得自己應該滿適合唸這個科系。在台灣學校的心理科系中,台灣大學重認知心理學、政治大學重工商心理學、輔仁大學重社會心理學。我對社會心理學比較有興趣,所以決定讀輔大心理系。
在輔大求學時,有一位副教授專攻戲劇治療,讓我開始接觸這個領域。再加上在大學求學期間,我已經進入演藝圈,拍過幾部電視劇,發現演戲是一種很有力量的工具,所以就決定往戲劇治療發展。
《演藝圈太現實 價值觀不契合》
問:妳曾經在台灣當偶像劇演員,是如何進入演藝圈?又為何放棄?
答:我在升高中的時候,參加綜藝節目「我猜」的「國民美少女」單元。不過上大學後才正式進入演藝圈,以偶像劇「18禁不禁」出道。我們家家教很嚴格,家人覺得演戲OK,也相信經紀公司的規畫,我自己也想多方面嘗試,所以開始當學生藝人。
大學畢業後,我給自己多一年時間在演藝圈衝刺,同時也著手申請研究所。我發現演藝圈的環境不太適合我,他們對於外表的要求相當嚴苛,作息也非常不正常,再加上經紀公司規畫上的一些問題,讓我決定離開演藝圈,隻身來舊金山讀研究所。
問:台灣演藝圈是什麼樣的環境?妳會不會眷戀演藝圈的生活?有沒有打算繼續留在演藝圈?
答:演藝圈是一個壓力非常大、很現實、汰舊換新速度很快的行業,必須犧牲陪伴家人、朋友和自己獨處的時間,時間規畫和收入也很不穩定。剛進演藝圈的新人都像是賭博,賭有一天能紅起來。因為新人置裝、通勤都要自費,經紀公司抽成占演出費的一半,單純拍戲完全沒辦法賺到錢。此外,要進演藝圈必須要很有自制力,不然個人的底限很容易被打破,這和我的價值觀很不同。
其實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打算回到演藝圈,只是經紀公司拿出好的劇本時,還是會掙扎一下(笑)。
《假若重返娛圈 想演多重人格》
問:之前演過最困難的角色是哪一個?
答:我曾經接拍過大愛電視台的一部短劇,演一個有毒癮的雛妓。有一幕是在引誘男警官的時候毒癮發作,這是我拍過最困難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戲分少、無法刻畫出角色的來龍去脈。我對這些情況又完全沒有經驗,只好做點功課,在腦子裡練習,等導演一聲令下,我就整個人豁出去演了。
問:演戲的經驗是否能幫助戲劇治療的學習?如果重回演藝圈,有什麼想要挑戰的角色?學校讀的課程對表演技巧是否有幫助?
答:演戲的經驗讓我懂得如何轉換角色、情緒表達的多元化、對角色的同理心,也不會畏懼表演,對學習戲劇治療有很大的幫助。事實上,研究所裡的同學很多是劇場出身,已經懂得如何表演,也知道戲劇的力量。
可能是因為讀了研究所的關係,如果有機會回到演藝圈,我會想要挑戰有心理疾病的角色,像是多重人格、憂鬱加躁鬱個性的角色。我有時也會想,如果現在回去演戲,可能連結角色情緒更深、入戲更快、演出方式會更活潑不死板。
問:可以談談妳在台北少年觀護所和柏克萊Malcolm X小學實習的經驗嗎?
答:讀大學時,我曾在台北少年觀護所實習四個月,主要是協助指導老師用藝術相關媒材,帶領親子關係為主的團體。其實這些小孩子很好相處,和一般人想像的壞小孩不一樣。他們表現出很強的防衛心,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安全,同時情緒表達缺乏適當的字彙輔助。我們在帶領他們的時候,會先把規則講清楚,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就比較容易獲得他們認同。
在Malcolm X小學時,我們主要就學生間霸凌問題進行輔導,採用「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我們會有五位演員、一位導演,每次邀請一位學生講他的故事,然後我們就把故事演出來。講故事的學生會感受到他的心聲被聽到,其他人也會藉由演員們的演出,產生同理心,在開放群體中,有很好的人際互動輔導功用。
《心理諮商治療 華人普遍排斥》
問:華人對精神疾病治療或心理諮商比較陌生,為什麼需要向專業人員求助?
答:其實現在有很多非亞裔人士,因為在社交、感情方面出現焦慮,進而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但是華人對心理醫師、治療師的稱謂覺得反感,認為「這又不是病,沒必要看醫生」,向親友傾訴就足夠。不過礙於親友間的關係,有些話無法全盤托出,親友給的意見也都出自於個人經驗,不一定對當事人有用。時間久了,亦造成親友的負擔。
專業的心理諮商人員利用多種方法,以旁觀者的角度,有技巧引導當事人增進自我覺察、自我改進的能力,並不會強加個人意見、經驗。同時基於法律保障,當事人不用擔心私人秘密遭洩露。而專業心理諮商人員也都有專業訓練,不會受當事人的情形影響個人情緒。
問:一個人在出現什麼樣症狀的時候,需要心理諮詢?
答:當一個人重複做一件不健康的事情,影響到生理或心理時,像是重複交同一類型的男朋友、對經營穩定的親密關係有困難、長期單身但其實非常渴望有親密關係等,或者是對生活不滿意、想要改變現況的人,都可以尋求心理諮詢服務。
希望有更快樂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我批評、過度完美主義、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總是壓抑個人情緒等,這些都不是病,但當這些情緒影響到生活的時候,心理諮商是很好的途徑。
問:戲劇治療好像是一種遊戲,需要讀什麼樣的課程取得執照?
答:接受戲劇治療的人不需要專業訓練,但是治療師必須具有專業的引導、分析能力。戲劇治療就和一般心理諮商學程一樣,需要修各種心理學相關理論課程,只是更著重在諮商時使用的道具和方法。
戲劇治療理論的歷史只有五 、六十年,但是加州整合認知學院在戲劇治療學派發展上有重要的地位,是美國戲劇治療協會(NADT)認可的二所學校之一,另外一所是紐約大學。
現在在班上,來自劇場和心理治療相關科系背景的同學各占一半。從學校畢業後,經過3000個小時實習,可以考婚姻家庭治療師(MFT)執照,也可以申請登記為美國戲劇治療協會的註冊戲劇治療師,或者回台灣考心理治療師執照。
《新興心理學派 跨文化勤推廣》
問:目前在灣區戲劇治療推廣的情形?
答:戲劇治療本來就是心理諮商的其中一種方式,不過因為學派歷史很短,比起傳統口語(心理)諮商來說還是很新。參與戲劇治療的民眾,主要是透過醫生轉介,或是覺得口語諮商太無趣的人。學校成立戲劇治療學程到現在,只有三位華裔學生,下一屆連亞裔學生都沒有。
問:你希望如何在華人社區推廣戲劇治療?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答:我在灣區華人社區推廣戲劇治療以來,發現華裔民眾雖然很樂意深入自己的情緒做探討,但是實際上很難。或許是因為華人對情緒的處理比較表面,不像西方人比較感性。再者,在戲劇治療中,引導者很期望看到每個人不一樣的情緒表現,但是華人普遍害怕犯錯、期待有一個標準答案。
因為華人還是比較難表達感受,我希望未來可以設計一套更適合華人的治療系統。最大的目標是成立專門服務華人的心理諮商中心,讓生活中遇到瓶頸、想要改變、有性別認同問題的青少年,以及跨文化、跨世代伴侶等的個案,都可以到這裡接受諮商、輔導。
==========
原文請見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