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新聞】賴聲川受邀擔任柏克萊加大駐校藝術家


雖然我跟表坊(表演工作坊)不熟已經很久了
但是有機會能夠採訪到賴聲川
還是非常令人興奮
(雖然柏克萊加大很難搞
但是常常讓我訪問到
一些做夢也沒想到過的人物
下次來個張小燕和劉德華怎麼樣??)

賴聲川是台灣早期劇場發展
唯一一位"國外回來的"學術派
共同創立表坊的
還有李立群和李國修(!!國修老師!!
雖然我後來比較支持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
但看了一下
原來我表坊的戲也看了不少..
〈那一夜〉.〈這一夜〉.〈又一夜〉.〈這一夜,Women 說相聲〉
〈我和我和他和他〉.〈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
(這些是我記得的.應該有一些已經不記得的..
天啊!!我原來高中大學也那麼文藝派!!
(那現在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採訪"大師".我很認真地準備了一些功課
並且只重點擬了6個題目
(沒想到還是採訪了2個小時)
最後只能很勉強簡寫為1000多字的報導
(受到截稿壓力..要不然還有好多可以寫進去)
有些還是自己先刪掉的段落
所以附上的文稿是沒有經過編輯修改的
和報紙上有出入

其實我知道很多人會想要問賴聲川有關「夢想家」弊案問題
雖然我粗淺知道一些
但是我覺得對於採訪他的主軸沒有相關
而且那大概可以另外寫成一大篇沒問題..
所以我就沒問
結果沒想到他自己開始跟我聊起來
還交代我「妳不寫我就跟妳講..」哈哈..

聽完以後呢..我覺得這個就像是之前教授報公款的問題
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情況
而且其實這些報公帳的鳥規矩.一直都是很白爛
只是現在挖出來就變成貪汙
雖然我不敢說誰對誰錯
不過我了解叫一個做藝術、搞創作的人要去管帳.算錢..
那真的是太為難了..哈哈

賴聲川真的很像是柏克萊畢業的
不敢相信明明是個"大師"
但是接受我(不專業)的採訪還是相當熱情
他大可以靠在座位上懶懶地揚揚手
不過他接受採訪大部分時間
身體倚在桌邊、向前傾
非常誠懇地與我分享我那粗淺的問題的想法
佩服!!

仔細算算我離開看戲的日子好久了..
2011年的寶島一村我也沒去搭熱潮看戲
住在不城市的地方真的會讓人變鄉下.. :P
天龍國的人會驕傲也不是沒道理的.. XD

以下為個人文稿.未經編輯修改


==========
柏克萊報導

應母校之邀、擔任柏克萊加大駐校藝術家的賴聲川,27日抵達灣區後,便馬不停蹄展開一連串採訪及會議討論活動。他表示,很喜歡回到柏克萊這個孕育他學術與創作底子的地方,此次擔任駐校藝術家,將會負起溝通橋樑的工作,協助柏克萊加大,開啟與亞洲藝術的交流平台,希望未來能推廣兩方藝術家與學生進行交換與交流活動。

賴聲川解釋,其實他在2000年時已擔任過柏克萊駐校藝術家,也常為柏大在台灣等地籌辦校友活動。2011年到灣區執導舞台劇「寶島一村」時,校方又進行邀請,才成為這次回母校的契機。

賴聲川笑說,他2007年曾經「背叛」柏大,在史丹福擔任訪問教授,發現兩間學校氣場很不同。柏大的學生很衝、很對立,但有服務的精神、對世界有責任感,追求一個「更大的人類世界」。賴聲川認為,柏大的風氣很適合他的個性,也讓他得以發揮所學。在學習的5年中,他得到的訓練、思考模式,奠定了日後創作的基礎。

賴聲川1983年自柏大獲得戲劇博士,將劇場專業帶回台灣,1984年成立「表演工作坊」。他表示,當時台灣沒有劇場環境,成立表坊不是為了將歐美藝術帶進來,也不是為了對抗體制,而是意在創造一種屬於台灣的劇場形式。他認為表坊初期,所有的戲都是在創造、在為台灣劇場下定義,致力不做歐美劇場藝術的翻版。

對於台灣劇場的未來,賴聲川認為,劇場的製作有趨勢可言,但創作無法預期。相較於從事劇場30年,幾乎年年都有作品,他比較擔心創作力下降,或者是作品的重量減輕。

他指出,目前台灣的劇團只有大小兩種,沒有中間地帶。大型劇團偏商業導向,推出一齣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小劇團自由發揮,雖然在維持劇團上比較沒有負擔,但是也難跨足大型製作,無法成長。

對於舞台創作如何讓不同文化、歷史背景的觀眾有共鳴,賴聲川認為,創作的時候只想著要說一個好故事,不能擔心觀眾會不會喜歡等問題。他指在創作「寶島一村」時,一心只想要寫一個對得起這個時代的人的故事,沒想到除了台灣以外,在大陸、美國都反應相當好,許多眷村第一代的觀眾跑來告訴他,「寶島一村」寫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目前賴聲川正在積極籌畫,將長達8小時的經典劇作「如夢之夢」,帶到北京國際戲劇節舞台。同時也接下紐約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製作人邀請,擔任「李小龍」的編劇和導演,並在該戲中,與中國作曲家譚盾合作。

賴聲川透露,因為對於美國流行樂、百老匯音樂、爵士樂的熟稔,該劇將會配合李小龍的年代,加入美國2030年代的流行樂,預計明年在新加坡試演後,再登上百老匯舞台。

賴聲川強調,錢沒辦法買到好的、新的創作。他一直認為百老匯太過商業,雖然表坊是商業劇團,但演出的目的絕不是商業考量。他說,他拒絕百老匯三次,但是製作人力邀他參與製作,認為他的作品骨子裡雖是前衛藝術,但是仍可以連接到大眾市場。

這次投入百老匯製作,賴聲川也發現它獨特的藝術與運作形式,認為學到很多。他笑說,雖然這齣戲是英文劇本、又在百老匯上演,但觀眾絕對可以發現他獨特的個人創作風格。

近年兩岸掀起一股「文化創意產業」熱潮,許多年輕人紛紛投入其中。賴聲川表示,中共在經過18大後,正式將「文化創意」成為一項政策,民眾似乎認為經過文革,「文化創意」可以拯救中國文化失去靈魂的代價30年。

他認為,文化不是固定不變,是一個社會轉化、改變的過程,官員很難理解文化或創意這種精神層面的產物,更需要智慧來協助發展文創產業。以劇場來說,劇場的發展可以給一個文化養分,但是無法創造、重整文化,還是應該從教育開始。

賴聲川說,台灣在文化創意發展上很強,雖然經營很重要,但內容才是重點。他建議年輕人多關心周圍的人與事,觀察人生的變化,就可以把累積出豐富的產品內容。

未來兩周賴聲川將出席的活動,包括:29日下午4時,與柏大中國現代史教授葉文心討論「劇場參與」;31日晚間7時,太平洋電影資料中心將放映賴聲川編導電影「暗戀桃花源」;21日下午4時主講「夢想時光」,探討台海兩岸藝術現況;26日下午530分,與柏大戲劇系訪問教授、劇作家五反田寬(Philip Kan Gotanda)對談。

==========
原文參考此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